最近朋友開始返新的工作,剛好上班一星期。 她笑說常有「唔想撈」的念頭,因為壓力很大,但她也清楚那是自己給予自己的。我們聊了一會,我說我很明白她,因為我也是這樣的人:在別人甚麼都還沒有說,沒有給予任何回應之前,我們早已在內心質疑了自己十萬九千遍。 第一次發現自己原來這樣,是在全職寫作後接到第一...
我必須坦白,在前往會面地點時,我的心情並不好。事前我已經大概知道這次主人翁的故事:現年不足35歲的他,在10年前因病幾乎視力全失,導致事業、愛情、健康、生活一下子全都沒了……不用聽已經能感受到當中的沉重。我嘗試回想24歲時自己的人生,那時我剛開始工作不久,初嘗經濟獨立的滋味,人生的道路也由自己...
最近愛上了看韓國的一個綜藝節目,名為〈你儘管問〉,由兩位主持人徐章煇扮演仙女菩薩和李壽根扮演童子替不同人士解決煩惱的真人Show。雖然不知道是否有劇本(姑且當沒有吧,反正無法驗證),不過真的讓我增廣了不少見聞,也每每感受到「呀,世界真的無奇不有,原來還有這樣的人呀」的感覺。 推薦大家有空時看看...
搬進新居時,我為房間選擇了遮光約70%的窗簾。 那時剛成為Freelancer不久,怕自己會日夜癲倒得太厲害,想著讓日頭的陽光喚醒自己,以免醒得太晚,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結果後來發現日夜會否癲倒和窗簾根本沒有關係(笑)。 晾衣服的地方在窗台之外,每次晾衣時我都會踩上床,然後把衣服掛在外面的晾...
最近工作遇上一個磁場、八字極度不合的人,有很多次都想翻枱不再合作,因而思緒經常互相交戰。 一方面自然是不合作了,收入就減少,雖未至於無法生活,卻會吃力不少。同一時間也會覺得自己抗壓力是否太低?本來工作就不會事事如意,難道一不順心就不幹了嗎?這樣會不會太任性,是否太窩囊? 另一方面卻又會想,自...
最近因工作關係,走訪了很多地方,也採訪了不少人。 每次訪問完結後,我都覺得自己世界的邊界好像又拓寬了一點,界線鬆動了不少。 由走藝術風的 Art and Culture Outreach|艺鵠,到與社區結合的 Book Punch 一拳書館,以及最近剛探訪完的把閱讀和共享空間連結的 夕拾x閒...
眼前這個女生,其實我在六年前已經認識。我們相遇在一個名叫 說書人 StoryTaler的組織,我和她的姐姐早在網絡中認識,當時我誤以為她就是姐姐,愉快地和她打招呼,卻換來她一臉迷茫,後來才知道,原來她們是Twins。 妹妹叫朱古力 Iris Chan,雖然飽受焦慮症和抑鬱症等困擾,但我對她的...
有日和Y小姐閒聊,她說:「有次我睇到本書講整理衣櫃。唔係嗰啲教人斷捨離嘅嘢。佢係話有時間可以執吓自己個衣櫃,睇吓有無邊啲衫係自己好鍾意買,但其實從來無著過,再諗吓原因。」 我在腦海中搜索這件事,但想起不計內衣褲的話,其實我已經很久沒有買過衣服了。 Y小姐接著說:「然後我先發覺,我真係有呢個...
以前高中時曾讀過Business,其中有個大topic是Business Ethics。 當時覺得可笑,一是在想幹嘛將這些common sense煞有介事地整合成一系列的課題?二是認為這些規條明明與真實情況不符,學來不過更知道甚麼是「面一套,底一套」,顯得社會更虛偽而已。 這個世上誰不知道誠...
最近在IG久違地看了篇長文,題目是〈25歲,不快樂也要對自己說句生日快樂〉,因為是公開的寫作,所以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搜尋啊(IG:Yauki 有琪)。 內容是關於她面對著的一些困難和感受,其中她寫到「每次與朋友聊天,或是在社交媒體上抒發,都擔心自己的負能量會影響他人,懼怕會惹人討厭,亦擔心自己是...
有次和幾個大學同學玩Card Game,大家輪流抽牌,牌上有好些選擇題,大家選好答案,猜中哪個答案最多人選擇,便為勝出。 說是Card Game,更像讓還未熟透的朋友藉機聊聊心事,認識大家更多。 其中一條題目是問大家:如果可以選擇,睡覺和吃東西當中,有一樣能變成不是必需的,你會選擇哪樣? 大家...
三,是個很微妙的數字。 放在力學上,聽說三角形是最穩固的形狀,而其中又以等邊三角型尤為穩固中的穩固。 不過,要是放在關係上,三則最具張力。 或許因為人與人之間,從來無法做到如等邊三角形般恆久對等? 某天和K無聊談起去旅行這件事。 「呀邊個好似單獨同個女仔去旅行。」 「吓?!佢女朋友肯?」 ...
早前接了項工作,是替催眠治療師寫下他的個案記錄,再緝錄成書。 昨天剛寫完了最後一篇。聽著那些故事時,偶然會被治療師的話語擊中心臟,悄悄翻起暗湧,當然內斂的我自是保持鎮靜,專業地淡然寫下文字,畢竟是在工作,不是朋友交心,可是那些東西卻都一一留在我心。 有些人總覺得社工、輔導員、心理治療師等好好...
某天和K逛街,看見商店販賣著很多不同類型的遊戲卡,內裡還有少年在激鬥著。 「以前我都好鍾意玩。」他在撫摸和查看那些卡片。 「鍾意就買。」對於少年來說,一百幾十或是幾百元大概有點昂貴,可對成人來說卻綽綽有餘,是負擔得起的消費。 K卻放下,說:「雖然而家有錢有能力仲有時間可以去玩,不過好似已經唔係...
我從小就是個乖巧型的小大人,在學時做過最壞的事只是上課偷食糖。 K問我不會覺得可惜嗎? 成長以後,我們會發覺從前那令人懼怕的缺點、小過、大過一點也不重要,反倒犯過的那些錯,會成為日後津津有味的回憶,因為做大人以後,犯錯可不是有誰在成績表上立個記號,事情就能一筆勾銷。 因而在那個仍被處處包容的時...
(請注意,這絕不是廣告文。) 以前家裡,媽媽是在用這種地拖和水桶的: 我也曾「孝順」地替媽媽拖過幾次地,很快就放棄了。 地拖很重,而水扭極也不斷滴出,弄得整間屋濕答答,且非常廢力。 後來我搬出來後,和Roommate就買了這種膠條形的: 大學時,Roommate是在用這種清潔房...
自從懂事以來,厭世就如影隨形地粘著我。無論走到哪裡,走到甚麼光境,它一直都在。只是偶爾身影會淡一些,有時很濃厚。 對我來說,只是單單存在這件事已經花費了自己很多energy,一旦要做的事情多起來,我就會開始覺得麻煩,想要逃避,嚴重的時候會影響胃口,間中會想作嘔,當然睡眠也會受影響,可能會睡得很...
你小時候有煩惱過嗎,是把最美味最愛吃的餸菜留到最後呢,還是一開始就品嚐? 我曾經是「後嚐派」,把不那麼好吃的(有時甚至是難吃的)先處理掉,最後才把最愛的放進口中 - - 先苦後甜,因為有了對比,甜味顯得更甜,甚至把前面的苦味都蓋過,留下了美好的餘韻,替那餐膳食畫上完美的句號。很長的一段時間我...
其實內心更想說的是「和解你個頭!」,不過放在文章標題好像有點怪怪的,所以就寫在文章上的第一句吧。 昨夜收到讀者message,問我中秋節過得怎麼樣,有因為要見家人而出現掙扎嗎。 她祝我中秋節快樂,卻坦承自己這個中秋過得不太好,需以眼淚作結,實在令人心痛。 話說,我昨夜還真的回了家,因為母親大...
以前我所有社交媒體上的資料都是公開的。 從我的想法到生活照片,全部都是有興趣的人就能看見,而一律傳friend request的人我也會接受,拜此所賜,我真的認識了不少新朋友,有好些還聯絡至今,甚至每年會見面。 那段時候真的很快樂,大家就是在單純交朋友:因為你寫的東西有趣,因為理念相同,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