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08
精選
96
推薦
45

hippolean

艾雲豪
近作《誰偷走了紅魔》。中環人、球場心。職場上是公司收買佬,經歷許多光怪陸離之人和事,愛看數據,但又不太相信數據;常與三山五嶽中人談買論賣,结交不少匪類,習慣於刀鋒邊上舔血!閒時馳聘石屎、地氈、人做、真草30載,同時又遊走英超、西甲、歐聯等賽事,見證綠茵場上的人生百態,發現足球這本經,原來也是一本煉金術,與公司收買有許多異曲同工之妙。現把見聞公諸同好,望激起一些話題、一些點子!
於 24/09/2020 發表

大衛‧科恩(David Conn)是個反潮流的球迷,也是一個逆流作家和足球記者。科恩指自有記憶始就與足球結緣。在幼稚園年代,他放學途經一個瀝青地的遊樂場,看到大哥哥們在入球後扭成一團的樣子,連他自己也不自覺地興奮起來;又有一回到家鄉曼徹斯特市的奧脫福看打吡,現場被問到當地小孩都要面臨的扶擇──...

於 21/09/2020 發表

在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大潮之下,加上芯片、感應器、機械人隨處都是,大數據大行其道,數據科學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尚方寶劍,彷彿「得數據者得天下」。在足球產業中,這股旋風也是方興未艾,不少分析指出近年的冠軍球隊均得力於數據科學。然而,我們雖然得益於數據大爆炸,在賽事解讀上仍然存在許多先天的缺陷,最致命的就...

於 31/08/2020 發表

霍華德‧馬克斯(Howard Marks)是著名投資基金Oaktree Capital的始創人之一,該基金1995年創立已25年,掌管的資金,由零開始,至今約美元125bn,是資產管理業的領頭羊,而馬克斯所撰寫的《致投資人》的信,是許多投資專家和散戶的必讀之選。馬克斯在2011年寫了本The ...

於 24/08/2020 發表

紅魔在蘇斯克查接手後聯賽未嘗一敗, 接手後... 旅美的英國學人、身處密歇根州大學運動管理學院的史提芬‧舒曼斯基(Stefan Szymanski)教授,可能是其中一位最領先的學者,以經濟學的分析工具透視足球產業。 能力曲線的升跌 以近日因蘇斯克查而重生的紅魔鬼為例,被問到「娃娃臉殺手」是...

於 23/08/2020 發表

史提芬‧薩曼斯基不是死忠足球迷,他的經濟學卻是足球寶典之一。(Amazon) 史提芬‧薩曼斯基(Stefan Szymanski)這位經濟學教授,不是一個死忠的足球迷,作為一個在倫敦長大的南方人,年輕時他更喜歡板球和欖球,一直到90年代初在倫敦商學院任教時,與另一位著名的教授John Kay ...

於 19/08/2020 發表

有看過吳宇森電影《赤壁》的觀眾,也許會記得趙薇藉「蹴鞠」混入敵方軍營的一幕。「蹴鞠」,便是古代中國一種類似現在我們稱為「足球」的運動。蹴音「速」,就是舉腳踢;鞠音「谷」,就是古代的皮球,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材質,最初是皮革外皮,毛髮填中,唐宋以後才是充氣。 蹴鞠作為中國古代的運動,最早可以追遡...

於 14/08/2020 發表

許多大師在寫投資心得時,喜歡以足球為場境。美資基金投資專家和作家James Montier 的Value Investing一書,以行為經濟學+價值投資作為招牌,吸金又吸睛。在這本已有12年歷史但仍然只賣硬皮、盛惠美金32大元的作品中,常以足球、籃球和美式足球為引子,風行一時,國內的翻譯版亦成...

於 29/07/2020 發表

早前英國足球雜誌FourFourTwo為慶祝創刊25年,為其間多個足球先生作了個排名,首二位眾望所歸,分別是美斯和C朗,這並不稀奇;封底適逢其會,以巴西球王「黑珍珠」比利的私密照片(做守門員時被射破球門)作特別報道。這個「組合」──由1958年第一代球王始,到近十年的絕代雙驕,逾半世紀的王者更...

於 26/07/2020 發表

一個國家有幾大,一般會說GDP、人口、地域覆沿之類的,孰大孰小,一般爭議不會很大。那麼一個行業呢,如何界定一個行業,有時很清楚,有時卻頗為模糊。以體育行業為例,以數據最豐富、資訊最透明的美國為例,PWC(四大會計、企業顧問)指2017年北美的規模是691億美元,預測2019數字為734億美元...

於 21/07/2020 發表

美斯在2018年阿根廷對冰島一場世界盃決賽周的比賽中,主射十二碼宴客的鏡頭。(網絡圖片) 足球作為運動競技,要求運動員憑過人的天賦(Talent),加上不懈的努力(Effort),鍛練出超凡的技術(Skill)──憑藉這等「獨門武功」,球員或許可以獨步天下、馳騁「草」場。球場上的一傳一射,要...

於 14/07/2020 發表

比利,原名Edson Arantes do Nascimento ,被認為是足球史上「最好波」之一。以比利為題材的電影歷來約有十套,而以英語為本的電影之中,多以比利飾演他自己,再嵌入電影某個故事之中(《勝利大逃亡》、Hotshot); 但最新近的一齣,即2016年的《比利:傳奇的誕生》(Pel...

於 12/07/2020 發表

《万延元年のフットボール(萬延元年的足球)》(下稱《萬》),在1967年面世,1988年的英文版名為The Silent Cry(下稱”Cry”),而最新近的簡體字版在2009年出版(下稱《萬2009》)。《萬》被認為是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Kenzaburo Oe,1935...

於 24/06/2020 發表

佐治‧貝斯(George Best,1946-2005) 的傳奇故事,並沒有像他短暫的足球事業般,在僅僅十年的光境結束後便戛然而止。相反,在他離世超過十年後,其故事仍然不斷地發酵。2017年,BBC的著名傳記系列為他製作了一個「定義性」的紀錄片,名為George Best: All by Hi...

於 16/06/2020 發表

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事後孔明,多半會指成功非僥倖,是天才、智慧、努力、計劃、執行力、冒險精神等等的結晶,個別較貼地氣,較謙虛的,或會補充上機遇、巧合或運氣。Netflix 最近一個傳記片,以《拆解比爾蓋茨》(Decoding Bill Gates)為題,但其中較引人入勝的,是當中花了不少篇幅,...

於 11/06/2020 發表

諾貝爾經濟學和足球評論,本來「大纜都扯唔埋」。經濟學追求理性、科學和實用,球評講求感性、直觀和娛樂性;前者多以數學公式為代言人,後者以影像、圖片和文字為載體;一主文、一主武, 天南地北,各自各精彩。沒有想到,一位諾貝爾經濟學大師,原來是(美式)足球迷,竟然把玩「跨界」,示範一記理性與感情俱備的...

於 07/06/2020 發表

今日八掛新聞謂,原來疫情之下中國製造的單車在歐洲有價有市,體育設備「食正條水」。 在下9個月前提過互聯網單車訓練股Peloton,就是一隻在「疫」情中逆流而上的新cult 股。注意:這不是投資建議。 圖一:國產單車在歐洲大行其道,有平有貴,豐儉由人,而且相信疫情過後,這股以低碳的單車代替高碳的汽...

於 20/05/2020 發表

在這個疫情嚴峻的日子,球迷餓波,冷不防在Netflix上卻上演了一場歷史性的足球比賽。一連6集的The English Game(草譯:《英倫競賽》),3月底於Netflix上架。這套劇集正好補充了在下《誰偷走了紅魔》對早期英國足球的留白,同時延續大家對投入這個產業的反思。 經濟巨浪下掙扎求...

於 19/05/2020 發表

一代球王馬勒當拿似乎從來都不是萬人敬仰的英雄人物,他甚至不能算是梟雄!剛好在2019年,當「老馬」快將達60歲的耳順之年,由獲奬英藉印度裔導演Asif Kapadia出品,用馬勒當拿同名的傳記電影Diego Maradona(下稱《馬》)面世,正好給我們一個機會,再度近距離審視這位傳奇人物的...

於 14/05/2020 發表

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是頒發單位瑞典學院因2018年的連串事件停發一年後,重新啟航的第一年。未想兩個得獎人之一的奧地利籍德語小說和劇本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1942 – ),卻似乎是足球發燒友,他的重要作品之一,就是1970年出版的Die Angst des Torm...

於 09/05/2020 發表

浪漫化的極端暴力主義 群眾視足球作為發洩渠道,激烈者有足球流氓(Hooliganism),在歐洲大陸,西至英倫,東及蘇俄,都不是什麽新鮮事,但當南傳到了意大利,卻變種成為極具意式獨特風格的極端排他和暴力主義。 Ultras(男性Ultra、 女性和眾數Ultras),源自法文ultrá-r...

<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