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與讀者們分享了球賽管理(Game Management)的概念,這次筆者想探討現代足球的另一項藝術 – 改變戰局者 (Game Changer)。
隨著足球商業化,現代足球競爭性愈來愈高,球賽數目逐年上升,十分講求領隊對調兵遣將的能力,球賽也再非如以往需要最強十一人正選上陣,而是要策略性用人,把有能力改變戰局的人放到後備席上,適時利用來獲得勝利。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後備殺手莫過於費格遜執教的曼聯旗下的「娃娃臉殺手」蘇斯克查,以及10年代的墨西哥「小豆」查維亞靴蘭迪斯。在暑假修夫基執教的英格蘭也於歐國盃對高爾彭馬委以重任,淘汰賽期間多次後備上陣貢獻入球,只可惜未竟全功。
而在現今韋斯活稱為「眾多選擇」的港隊中,經過多場賽事相信各位球迷已經掌握其戰術及用人,骨幹如葉鴻輝、鐘樂安、費蘭度、艾華頓、祖連奴等為必然正選,其中球迷們多數的批評,矛頭指向左中場的史堤芬彭利拿。
史堤芬彭利拿在港超效力多年,大部份效力球會時期都是擔任正箭頭或輔鋒等中軸位置,但自取得特區護照以來,不論是上任教練安達臣、或是現任教練韋斯活,都鍾愛把他置於左路,與球會位置有所不同。特別是在現時港隊3421系統中擔任左路唯一的戰將,每場都像與球隊格格不入,進攻上被強勁右路組合艾華頓和祖連奴所孤立,防守跑動距離也不及遠較他年輕的孫銘謙和尼高拉斯,再加上近日以個人能力在廣島三箭身上取得入球的天才球員吳宇曦,不少球迷都認為「肥彭」應該退位讓賢。
沒錯,單從表現來說「肥彭」絕對不是左中場的最佳材料,但如果韋斯活考慮的是改變戰局的能力呢?
環顧現時港隊陣中人腳,孫銘謙和吳宇曦現時應被歸類為Game Changers,那就是他們具有改變戰局的能力,其中孫銘謙在韋斯活執教後曾經後備上陣作出兩記助攻,包括對柬埔寨一仗助攻祖連奴取得3:0領先優勢,以及對菲律賓一仗送出致命直線予艾華頓單刀以2:1領先。而吳宇曦作為18歲新秀,後備上陣為球隊帶來的活力和衝刺力給予球迷無限想像,是作為後備殺手的不二之選。再加上對蒙古一役處子上陣取得入球、奔跑全場的尼高拉斯,其實無需擔心左中場的人選。或許每仗韋斯活給予「肥彭」的指令旨在消耗對方體力,至下半場才由一眾Game Changers作最後衝刺爭取入球,這就是現代足球的藝術。
數年前新冠疫情來襲,令世界足球從此多了兩個換人名額,教練們領隊們都在換人方面花盡心思,以求在球賽中取得勝果,亦可以這樣說 – 現今足球後備和正選的界線已經開始變得模糊,最強之人未必需要每仗正選,只要他有改變戰局的能力,後備上陣十多分鐘已經可以為球隊帶來勝利。與其說教練們用人固執,倒不如宏觀地想想,說不定他在球賽中後段還有另一步棋呢?